企业关注

【企业动态】巨化集团:提前布局,久久为功,节能环保红利自会来

2017-06-13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胡仲明董事长)

厂前区森林公园嘉树成荫、碧草如茵;氟化工产业区清波旖旎,水镜倒影;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繁花点缀,四季如春……踏入巨化集团有限公司,全然没有想象中化工厂的浓烈熏人的化学气味和跑冒滴漏的生产装置,反而像是入了大学校园。

几十年来,巨化在生态、绿色、节能、环保上痛下工夫,换来了如今翻天覆地的环境改变。“很多领导、客户来巨化参观,印象都是颠覆性的。”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巨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仲明自豪地表示。

诞生于1958年的巨化,其前身是浙江衢州化工厂。尽管是化工企业出身,但巨化从没有回避环保问题,甚至早在国家规划提出节能减排指标之前,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节能减排。十几年来,巨化不断自我革命,淘汰落后和低效产能;不断更新节能技术,改造生产装置;不断加强能源管理,聘请外部专家共同诊断;不断探索产业新方向,锁定“智造”节能新路径……可以这么说,巨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绿色发展的更新史。

由于提前布局,如今巨化已经开始享受节能环保红利,并证实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其实可以兼得。

从原点再出发的“自我革命”

2014年1月26日,是一个可以记入巨化历史的日子。这一天,自建厂之初就开始服役的第一套生产装置电石炉正式下线——巨化又革掉了一个高耗能产业。

据胡仲明透露,淘汰之时,该套装置有员工600多人,还能产生近50万/年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光荣历史,产品还两获国家最高质量奖——银质奖。从能耗水平而言,也为全国电石生产企业中最好之一。“但就我们内部来说,使用这套装置一年要消耗10万吨标煤,淘汰后我们可以腾出更多的容量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胡仲明说,这要算大账。

算大账、谋大局,使得巨化在近10年来相继淘汰了近30套生产装置,腾出72万吨标煤的能耗。所有关停装置,除2台发电机以外,都还不是国家政策要求淘汰的落后产能,而是巨化自己和自己较劲,自己要革自己的命。

比如,为了建设能耗更低的离子膜烧碱装置,2009年巨化主动关停了隔膜碱装置,腾出了10万吨能耗;为了扩建新型氟制冷剂项目,近10年来巨化相继淘汰了热电厂4号、5号发电机等若干套高能耗、低产出装置。

值得一提的是,巨化的“自我革命”,基本上也是一场“自费革命”。30套装置里,由于关停而取得政府补贴的只有2台机组,其余都是巨化自费进行,自我改造自我消化。

这其中还包含了人员的分流。不同于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在去产能过程中,政府对其下岗员工安置会有资金支持,巨化所处的化工行业,国家尚无相应政策。因此,装置关停后“人往哪儿去”,巨化同样只能自费改革。“我们通过上新项目、员工转岗分流、鼓励自谋职业等措施,妥善安置了数千名富余员工。”巨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马立先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

实际上,在巨化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的近几十年中,主要面临着三方面的高能耗问题。巨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生产运营部副部长陈利民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这三方面问题,其一关乎产业,如果产业本身就是高能耗,那么做得再好都不能达到节能目标要求;其二关乎技术,一些技术在当初使用时先进,但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而成为相对高能耗的技术,这时就面临上马新技术还是沿用老技术的选择;其三关乎管理,如果管理不到位,节能技术和节能装置就不能尽数发挥作用。

作为一家近60岁的老企业,巨化遇到的前两方面问题更多,但基本上都选择了“痛下决心,壮士断腕”——即使不落后,也要上先进;即使没补贴,也要自费干。正是凭借自我革命的精神,巨化持续转型和创新,从最初的电石、化肥、烧碱等高耗能的传统基础化工产业,逐步发展到如今以氟化工为核心产业,以氯碱、石化、煤化工、电子化工等多产业板块联合循环的产业链。

如今,在那些业已退役了高耗能生产装置的现场,一套套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新生产装置正在运转。作为巨化原点的电石炉装置整修后得以保留,打造成为了巨化的工业遗存。它留下了情怀,更见证着发展,昭示在新的时期,巨化轻装上阵,从原点再出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吃干榨尽”,打造巨化的循环经济名片

利用氟材料回收利用低温烟气余热,全国范围内,巨化是这项节能技术的第一家使用者,并获得了成功。

这项技术需要在热电机组引风机后、脱硫装置前布置氟塑料换热器,将小直径氟塑料软管用作低温省煤器的换热管,回收烟气热量,加热除盐水。从2015年开始,巨化相继在热电厂9号、10号、6号和7号机炉上投运了该项技术,投资总额高达4250万元,但节能成效显著,每年共可节约标煤近2万吨。

使用这项技术,巨化自己生产的改性氟塑料(PTFE)起了重要作用。它比国内换热器常规材料ND钢换热面积更大、性能更稳定、更耐磨损且不易积灰结垢,最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有效防止低温酸腐蚀。

使用自己的材料为自己节能,节能回收的热量还可以用于发电用水的加热,减少其它能源使用。这只是巨化循环经济链条上的一个小案例。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开展节能减排,是巨化长期坚持的事。1997年开始,巨化就着手资源的循环利用;2007年,巨化编制了自己的“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0年,巨化全面实施企业转型升级,“循环运行”成为战略理念……巨化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打造着循环经济这张金名片。

“很多企业想模仿我们,但这需要整个产业链系统性构建,这是我们几十年持续努力的成果,短时间内很难模仿。”陈利民说。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巨化的主要原材料只有萤石矿、煤、盐和石油苯等几种,但衍生出的产品却有200余种。巨化的每一个产品项目,在实施前都会有对应的循环经济规划,将生产中所产生的附加品纳入考虑范围,作为整体项目设计的一部分。目前,巨化已经形成十余条纵横交错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循环经济是我们最大的特色。我们能做到‘吃干榨尽’,绝大部分实现综合利用。”胡仲明总结说。

十年磨一剑。巨化的前瞻设计和耐心改造,也收获了很多荣誉和政策优惠。除了连年被浙江省评为节能先进单位之外,还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确定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等。

2016年,衢州循环经济小镇入选浙江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巨化的循环经济名片为其增分不少。据悉,循环经济小镇在巨化园区内就有两个示范点,分别是巨化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基地和巨化电石工业遗存。

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可兼得

“统一思想”,是胡仲明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一句话。在他看来,这是巨化在实践绿色发展过程中首当其冲遇到的困难。

作为一家近60年历史的化工老企业,巨化在绿色发展这条路上其实存在先天不足:传统化工行业的高耗能基因、因建厂时间长而积留的陈旧设备等,都增加了节能改造的成本。而环保又是一件看长远的事,改造的当下很难看到收益。这种情况下,胡仲明坦言,巨化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当时市场上同类产品因为没有或鲜有环保节能投入,成本更低,价格就可以卖得更低,而我们的产品价格就下不来。”价格下不来,产品议价能力弱,市场就不好做。“十二五”中期那段时间,巨化的日子一度不太好过。

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很难统一?胡仲明认为并非如此。他表示并坚信,如果不把环保做好,企业连生存权也没有。“我们是大型国企,要有担当;而且我们位于浙江母亲河钱塘江上游,如果高耗能高污染,迟早要被淘汰。”胡仲明说。

因此,虽然处境艰难,但巨化仍顶住压力,上下统一思想,每年保证1亿多元的节能环保投入,坚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走转型发展之路。数据显示,到“十二五”末时,巨化的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已经比“十二五”初期下降了24.6%,与2006年末比更是下降了58.1%。

功夫不负有心人,巨化的坚持和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到2015年,大量的、局部的节能技术改造厚积薄发,终于有了从量到质的飞跃。这一年底,巨化的工业总产值比2010年增长了48%,能源消耗却仅增长了11.5%。

与此同时,伴随着国家对绿色发展的日益重视,企业的能耗指标、排放指标等成为了一道硬杠杠,卡住了大量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企业。今年初,国内制冷剂价格持续上涨,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环保严控导致一些环保不达标企业停工,但下游需求不减,造成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制冷剂是巨化的拳头产品之一,这个时候,提前进行环保布局的巨化就尝到了“甜头”,不仅各项环保指标全部符合要求,甚至再严格一些的检查都能从容应对。“国家环境治理越严,对我们这样的企业越是利好,机会更多。”胡仲明直言,如今的环保红利,对冲前几年的损失仍有余。

如果说此前顶住效益不佳的压力还要投入资金节能减排,巨化内部还有人不理解和略有点小情绪的话,那么现在,全体巨化人都打心底里认可了这项工作。

谁说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可兼得?在切身体会到环保红利之后,从产品到流程,从高层到基层,巨化更坚定地站在了绿色发展的前线。

智造节能在路上

2014年9月,APC(先进过程控制)系统在巨化的核心主业氟化工产业链中的某装置上正式投用。APC是集化学反应工程、精密仪表及计算机控制于一身,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先进控制系统,能够解决时变、非线性、大时滞等安全运营难以控制的化工过程优化问题,以提高装置的节能减排降碳和整体经济效益。

目前,国外90%的炼化企业都投用了APC技术,但国内除了一些大型炼化企业在开发应用该技术外,大部分化工企业还停留在DCS控制、MES系统实施阶段。巨化是成功运用APC并取得较好回报的化工企业,经过两年多的稳定运行,如今该装置的自动化率已经由56%提升到99%以上,节能减排降碳效益提升了200%以上,每年减少蒸汽使用6370吨,折合减少碳排放约1900吨/年。

APC在氟化工产业链上的成功,让巨化迅速作出反应:全面开展了“一线智能化”行动。巨化投资1.2亿元,对旗下14家单位的17套装置实施APC改造。本期项目完成后,预计每年将形成4000万元以上的实际收益,集团的节能环保水平和节能减排降碳能力将得到根本性提升。

“智能化背后隐含着节能减排。由此入手,巨化还可以挖掘节能减排空间。”胡仲明强调,“智造”节能,将是巨化下一步的大文章,不仅体现在加码智能化生产装置上,更体现在选择“智造”产业上,电子化学材料就是巨化看中的“十三五”重点产业。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集成电路芯片进口甚至远超石油,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集成电路是我国的一个短板,而与之相关的电子化学材料产业则是短板中的短板。据陈利民透露,电子化学材料这块过去都是被外国大公司垄断,因为这个产业资金投入量大,对质量要求高,对环境洁净度要求异常苛刻,甚至甚于制药厂,因此是一个进入门槛很高的产业。

但对于巨化来说,自己有化学工业的基础,这项产业又符合能耗低的条件,发展起来还能振兴民族工业。那么,干!

“腾出笼子后,换的是什么鸟,也很重要。在淘汰旧装置方面,我们压小上大;在寻找新产业方面,我们就找高附加值能耗低的新兴产业。”胡仲明说。

经过努力,巨化如今已成为国内电子化学材料方面的领军企业,同时还是中国电子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巨化已经布局的有电子湿化学品和电子特气,并于今年3月携手合作伙伴,收购世界500强德国汉高集团EMC业务。此举对巨化开辟电子化学材料新战场具有重大意义。

对巨化而言,如果说从前是“以量取胜”的话,现在则已经迈上了“用质说话”的新阶段。节能减排、提质降耗,不是意味着关停产能不发展,而是倒逼创新,寻找更适合绿色发展的新产业。巨化的多年摸索,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路子。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巨化还将继续以转型发展来降低用能需求,以智能制造来提升节能水平,以能源替代来降低碳排放,以腾笼换鸟来腾出宝贵资源,以深入研究来挖掘节能潜力——持续以国有大企业的担当,做节能减排领域的标兵。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