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金融界“九鼎神话”轰然崩塌

2018-04-02

      

新三板公司九鼎集团复牌第二日,其股价续跌48.83%至1.75元。至此,公司市值已经缩水至263亿元,较停牌前的1024亿元缩水75.39%,760亿市值就此蒸发。当日总交易量5690.62万股,成交额9968.58万元。其中,当天唯一一次集中撮合交易成交5650.62万股,成交价为1.75元/股,总成交额9888.58万元,股价跌幅逼近新三板市场的“跌停板”;在15时后的协议交易中,以2元股价成交40万股。

“市场对利空往往有过度反应。”深圳新三板服务中心执行总裁何国辉说,当前的股价,已经与九鼎集团每股净资产大体一致,也就是PB等于1倍。九鼎集团拥有多张金融牌照,包括公募、私募、证券、保险。如果周四再跌50%的话,那么其资产残值相当于停牌前的87.5%,已经低于它的净资产30%以上。

目前九鼎集团股东数量达到3206名,九鼎控股持有近47%的股份,其他股东持有约53%的股份,这些股东中既包含了此前第一轮定增中LP转股份的股东,也包含了日后通过现金购买的股东。

据统计,九鼎集团第二轮投资者以3.92元每股价格,第三轮投资者价格为7.32元每股,这意味着九鼎集团目前第三轮股东已经有74%的浮亏。第三轮投资者中主要是资金专项计划、资管计划等。

深圳一位姓冯的投资人2016年初投资某专门做新三板增发业务的私募基金,透过这个基金的资管计划持有10万股九鼎集团股份。他说,自己的投资大概算是LP(有限合伙人),对于LP转股份的股东,九鼎集团此前曾与有关机构签订了《收益补偿协议》,承诺如果增值后3年期末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一定水平,将对参与换股的LP进行补偿,若LP股东三年内套现,则卖出部分不予补偿。不过九鼎后来表示,该部分补偿协议已经解除。

至此,曾经在金融界被人津津乐道的“九鼎神话”轰然崩塌。

九鼎的股价腰斩,源于一则爆炸性的消息——中国证监会宣布,鉴于九鼎集团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对其立案调查。而从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层了解到,九鼎的麻烦恐怖还不止行政执法调查,公安部经侦局亦已介入调查。

对于大多数不关注金融领域动态的普通民众而言,“九鼎”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在中国的投资界尤其是私募基金界,它则堪称“声名赫赫”。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模式,就是通过投资参股等方式,在它认定的目标公司占有股权,然后再操作这些公司上市,以谋取上市后股价远超原始股的超巨额利润。当然,它有时也通过运作上市公司的股权以营利。九鼎的官方网站介绍,该公司的投资核心业务包括物流、旅游、装备、材料、化工、能源、矿业、医药、金融、互联网等很多细分行业。

截止当前,九鼎集团已经投资了数百个项目,其中已上市和挂牌新三板的近百家。其千亿资产主要包括四个板块,分别是所收购的香港富通保险公司100%股权、九州证券90%股权、主板上市公司九鼎投资73%股权和其他总额约200亿元的财务参股资产。其中,九州证券已于今年初约定以108亿元转让给山东高速,不过这桩交易尚未得到证监会批准。 

对于九鼎集团的前述重大变故,财新网以《变色龙九鼎到底发生了什么》为题作了详细报道,尤其是报道中所涉及到的九鼎规避执法的伎俩和它的神秘来历,足以让人震惊。

据财新的报道,早在2016年证监会对新三板挂牌的私募机构和金融类企业进行规范整改时,九鼎集团则撇清自己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身份,表态称自己是一家多元化、综合性的金融公司,以此成功地从整改名单中剔除;到了这次,国家整肃金融秩序特别是民营金融控股机构时,九鼎集团又改口称自己是一家“纯粹的、专业的投资公司”。对九鼎集团这种角色大挪移,财新网的报道在标题中将其称为“变色龙”。

更让人瞩目的是,根据财新网的前述报道,九鼎集团的发家史,是一部足以拍成大片的金融暴富史。

九鼎集团的老板吴刚今年才40岁,他早年在故乡四川巴中一所中专毕业后,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科文凭,并考取西南财大研究生,毕业后在闽发证券做投资银行业务,后考入中国证监会任职,并因“少年老成”和“精明强干”获领导赏识,很快升任监管部的处长。

彼时,正是中国证监会内部管理不畅、权力监督不严之时。2007年,“不爱官场爱市场”的吴刚,与另一位曾给央行研究局一位负责人做秘书的黄晓捷一同辞职下海,租用北京一间地下室做办公场所,创立了“九鼎投资”,后来,吴刚的弟弟吴强也加入进来,形成了九鼎集团元始天尊的“铁三角”。

很难想象,在重要上市资源被有力者分食的环境中,几个三十出头、貌似出身草根的年轻人,能在五年之内打造了一座颇有中国特色的PE工厂,以所谓工业化、流水线的方式批量投资于接近或达到上市标准的中型民营企业。

吴刚下海之时,正是中国企业谋求上市(IPO)的“大跃进”时代。投资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多位重量级人物称,那时候做投资,赚钱太容易了,其中的窍门有两个:

一是通过证监会的内部关系,成功运作某公司上市,在上市前入股该公司,上市后马上就能几十倍、上百倍地赚回,这里的关键点就是在证监会有关系。只要谁能帮忙运作上市,公司的老板当然巴不得,并且显然愿意预先转让股份。有钱大家赚嘛!有知情人透露,吴在最初谈项目时经常强调他是从证监会体制内出来的,可以安排见发审委员之类的。九鼎在创业板开始时期,投资了几个项目(吉峰农机、金亚科技等),都获得了很大成功。

二是掌握市场信息和内部信息,即知道哪些公司有上市可能并有上市条件。因此,就需要预先接触大量IPO项目的进度信息。而如果曾在证监会任职,又有良好人脉关系,显然有利于掌握这些信息。

因为缺乏足够证据,无法断言九鼎经营初期,就是靠这种关系和信息赚到了第一桶金。但毫无疑问的是,作为一成立就做上市业务的九鼎,当年显然是靠预先投资股权并运作投资对象上市而赚取了大笔财富。

在网上,迄今可查阅的中国经济网一则2016年的报道说,九鼎集团下属的九鼎投资曾遭LP(有限合伙人)举牌抗议,投资人表示,自己投资了九鼎投资旗下产品,不过九鼎投资却通过冒充签名、合同抽页等方式私下变更协议,将产品锁定期从7年改为9年。这一事件的细节不得而知,但从中可窥见九鼎的内幕。

财新网的前述报道称,九鼎当年以“滚地毯”的方式在全国全面撒网,以人海战术募集资金并同时筛选可能进入IPO的企业并入股,成长为本土排名第一的PRE-IPO私募股权基金。

从2007年租地下室开始,到2015年,九鼎的资产暴增至1000亿元。

看到九鼎集团的八年暴富史,难怪王健林把一亿元称之为“小目标”,确如俗话所言:“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对于有门路、有套路、有方法、有资源的人来说,“十万年薪”简直是个悲催的追求,真正的理想,应该就是谋求千亿、万亿级。

从九鼎集团的短暂发迹暴史,也不由自主让人想起了安邦保险的暴富史。这家保险公司从2004年成立时的区区亿元级,到10年后迅速膨胀为万亿元资产,这期间,安邦保险财富“井喷”的法宝之一,就是有赖于保监部门对其量身定制的政策和各方面大开绿灯。

相较于安邦保险享受的公开政策优待,九鼎集团的发展所得益的证监会内部信息和人脉资源,就显得更为隐秘和神秘。在“杰人观察”看来,九鼎集团的暴富神话,其实揭开了中国证监会的“内部人疮疤”。

首先,吴刚从证监会的离职和旋即创办投资基金并一夜暴富的故事提示我们,证监会系统的竞业禁止还是一片空白。众所周知,为了司法公正,国家明文规定法官、检察官离职当律师后,终身不得在原任职法院、检察院代理参与诉讼。而证监会作为掌管了天量巨额财富企业和无数重大经济秘密的机构,其官员辞职后即可投身这个市场翻云覆雨,利用自己过去在证监会掌握的人脉、信息赚大钱,这显然没天理,对广大股民来说是最大的不公正。

其次,虽然我国刑法的“内幕交易罪”把规制对象只限定于证券、期货交易行为,但实际上,如果利用所掌握的内部IPO前期信息进行股权投资的行为,在市场伦理和法治精神方面,和内部交易罪有着同样的非正当性和反公平性。对此,刑法没有规制,证监会也听之任之,这是证监会对内部人的利益袒护和纵容。

第三,及至今天,很多人仍可以感知到证监会系统的“内部人关系网”至关重要。比如现在一些公司谋求上市,其中最重要的一笔预算成本就是协调与证监会的关系。过去,这种协调的重要目标是发审委委员以及关键机构,后来发审制度改革后,这些协调行为变得更隐秘、更复杂。反正不管怎样,证监会官员至今仍是不法商人紧盯的重要目标。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证监会若没有缝,苍蝇还会来叮吗?说到这点,可能有些人认为与九鼎集团没有必然关系。可问题是,九鼎集团利用内部人关系网和内部信息进行的财富攫取,显然会引发人们对证监会有关官员权力寻租的担忧。

坦率地说,九鼎集团的暴富史,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他们的敏锐把握力所致,且并非他们的错,而是证监会迄今为止制度漏洞和“内部人疮疤”比比皆是的必然结果。在证监会的权力和信息失控下,就算没有九鼎集团,也会有八鼎集团、七鼎集团的涌现。

有鉴于此,建议中国证监会和中纪委驻证监会纪检组长王会民先生,要以调查九鼎集团涉嫌违法的事情入手,绝不能浅尝辄止,而是要举一反三、挖地三尺,把藏在九鼎集团这个暴富神话背后自2007年以来的所有秘密弄个一清二楚,并从中找到证监会权力制约的真正漏洞所在。以调查九鼎为契机,真正彻查内幕,以堵塞权力和信息漏洞,真正把这次调查,发挥成完善中国证监制度、取信亿万股民和国际市场的一次经典行动。

在金融秩序越来越重要的当下,中国证监会的权力如何运行、“内部人疮疤”如何根治,不仅牵涉到证监会的形象和中央反腐政策的落实,更涉及到亿万股民和公众的切身利益。

图为安邦保险老板吴小晖今天在上海出庭受审

就在3月28日,安邦保险前董事长吴小晖被控集资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罪一案在上海一中院开庭,吴小晖被控集资诈骗金额高达652亿元。吴小晖当庭表示深刻反省,请求从轻处罚。法院将择期宣判。

“金控梦碎”,九鼎退潮

1月26日,据青海证监局公告透露的信息,此前,因九州证券百亿融资入场的近30名外部股东和新增的28.25亿注册资本全部消失。从2016年初就开始谋划实施的九州证券300亿-500亿融资宣告搁浅。

当时便有媒体曝出,上市公司山东高速意欲接盘九州证券。而事件仅仅过去一周,九州证券母公司九鼎集团即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九州证券近期与上市公司山东高速签署了增资协议,约定山东高速集团认购九州证券新增股份790493827股,占本次增资后九州证券总股份的19%。

另外,山东高速集团还有意在后续条件具备并经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进一步增持九州证券股份并成为九州证券控股股东。

期待九鼎集团的内幕查清后,也能有证监会的“内部人”能够站在刑事审判席上,以他们的内部行为和教训,为中国证监制度的完善做最好的注解。

(来源 | 私享智强  作者 | 陈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