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复星之忧,快乐生态不快乐(下)

2020-06-18

      

时尚的累赘

复星收购的多个国际时尚品牌亏损连连。时尚作为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行业,从资本切入的复星看似很难“复兴”这些奢侈品牌。

20115月,复星国际及关联企业正式入股全球著名时尚零售集团Folli Follie S.AFolli Follie)集团,初始购入9.5%的股份,2014年增持至13.85%,为其第二大股东,此后又再增至16.37%

复星买下Folli Follie,起因是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的夫人在香港购物时发现Folli Follie是个能让大众买得起的奢侈品。这是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欲望已经抬头,希腊虽然不是奢侈品重镇,这次收购也算是小试身手。

然而第一次出手复星就“踩雷”。2018年,对冲基金 Quintessential Capital Management 举报 Folli Follie 夸大公司的门店数量,亚洲市场的财务情况涉嫌造假,后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Folli Follie 2017年财务报表存在财务造假,虚报销售额超过10亿欧元。公司另有操纵市场的行为,被希腊证监会处罚。20185月,希腊资本市场委员会暂停其股票交易。公司如今处于债务重组之中,希望免于破产的命运,但重组计划能否实施,还需要等待法院批准才能实施。

复星集团初始投资成本为8600万欧元,累计收到分红700万欧元,截至2017年底累计确认公允价值调整之收益为5500万欧元。对此,复星集团对Folli Follie的投资计提了全额减值,并于2018财年报告期内确认公允价值调整之损失为1.41亿欧元,累计净损失为7900万欧元。

此外,从2013年开始,复星以小股东身份对St.John CarusoTom Tailor这些品牌进行投资。

而在真正涉足这个领域后,复星日渐发现时尚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行业。故而在2017年底,复星下定决心从这几个品牌的小股东转变成为控股股东,并且于2018年初正式成立时尚集团,转型运营。

在要客研究院院长、奢侈品专家周婷看来,复星用中国市场的力量来为这些品牌赋能是有机会的。原因是,中国市场有足够的人口红利,加上消费升级,足够承载这些品牌的增长,同时,消费全球化是趋势,中国的发展会给品牌带来更多利润,给品牌发展带来所需资金的同时,也为品牌开发更多市场提供经验。

2014年,复星收购德国时尚集团Tom Tailor 23.16%的股权。这一品牌主要面向欧洲市场,2013年销售额为9.072亿欧元,拥有1364家门店及7500个多品牌销售点。

20192月,复星国际将持有的 Tom Tailor 股份将增加至35.35%

Tom Tailor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从2003年到2012年,曾经三进两退。

201512月,Tom Tailor再进中国,在上海开出首家中国旗舰店,接着在长沙王府井(39.590, -2.11, -5.06%)及北京复兴门百盛开店。

但是嫁接了中国资源的Tom Tailor并没能取得优秀的业绩。2014-2017年,Tom Tailor的净利润分别为1075.2万欧元、7.1万欧元、-7300万欧元、1705.5万欧元。2018年收入8.44亿欧元,净利润亏损1.8亿欧元。

此外,复星国际于20182月斥资7.8亿元收购的法国百年品牌Lanvin,以及20183月以3300万欧元换取50.87%股权的奥地利高端内衣及裤袜制造商Wolford AG都处于亏损状态。

Lanvin 2017财年的营业额为9690万欧元,比2016年锐减32.9%,亏损约2700万欧元。Wolford 2017财年销售额下滑5%1.52亿欧元,亏损339万欧元;2018财年,Wolford净亏损922万欧元。为此,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及创意总监纷纷离职。

周婷认为,收购品牌有几个目的,一是出于战略原因,有些收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把品牌经营得更好,而是一种资本手段,在一段时期有特定价值,收购商对品牌运营的重视度和投入都会有保留;二是有些品牌并不一定适应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会导致“水土不服”;三是团队的问题,品牌的本土化需要熟悉中国市场的优秀团队,但是很多品牌缺乏具备执行力和熟悉中国市场的优秀团队;四是,复星作为奢侈品牌的新进入者,会遇到几大奢侈品集团的狙击,这些集团占据传播和渠道优势,新的资本方很难竞争。

其实收购没落的奢侈品牌后加以再造成功的,不是没有先例,LVMH集团(路威酩轩)的CEO贝尔纳·阿诺特(Bernard Arnault)就是此中高手。

一位奢侈品行业研究者告诉《商学院》记者,阿诺特收购法国老品牌后,换入英伦坏小子们做设计师,用话题引爆品牌,狂吸30岁上下年轻消费者。当品牌成功后,从成本角度考虑,逐渐抛弃明星设计师。虽然这一做法在商业上成功了,但是的确很毁品牌,纪梵希即为一例。纪梵希的成功是基于奥黛丽·赫本的风格,但现在已经完全失去了这一传承。开云集团旗下的巴黎世家与创始人风格也格格不入。“这些品牌更加适合当下的需要,时髦,但已经没有品牌原有的精神气质。毕竟奢侈品的消费者换成了年轻人,能赚钱品牌才能活下去。”

这位研究者指出,“Lanvin当前面临的问题是,既没有抓住原有消费者群体走优雅女性路线,也没有吸引新的年轻消费群体进入。”

“在我看来,品牌延续做得最好的是卡尔·拉格菲尔德时期的香奈儿。拉格菲尔德延续了品牌精神,他的做法是不断复刻,改善经典款式与面料。注意,我在这里用‘延续’而不是用‘创新’一词,因为‘创新’意味着彻底换血。”上述奢侈品行业研究者说到。

“在我看来,复星如何‘复兴’奢侈品牌,外国经验似乎也无法借鉴。人们可选择的品牌很多,如果复星没有作为,这些品牌很快就会被消费者遗忘。如果时装品牌一时无法决定怎么做,不如大力投入香水美容包袋配饰,这才是时装品牌最赚钱的部分。同样三千元,人们更愿意买鞋和配饰。”

周婷并不看好复星运营奢侈品牌的能力,复星的基因很难延续和发展这些奢侈品牌的魅力,“目前消费者更重视产品本身,对品牌溢价支付欲望降低,产品设计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复星可以找到最好的设计师合作,但是未必能获得理想效果,因为管理文化有差异,同时这些设计师未必懂中国消费者。即使产品获得认同,推广也是问题。”

 的确,复星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盯住中国市场的变化趋势,向外寻求消费升级的机会,这是一个不错的战略,但是那些愿意出让的国际品牌自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最终能否真正与复星相融,则是复星有待完成的功课。

(整理:卓代创新中心  来源:商学院  作者:钱丽娜  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