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阅读】碳达峰和碳中和:内涵、趋势与投资机会(7)

2021-03-31

      

3. 从能源系统整体看减排框架

控制温室气体/CO2 排放,核心是要把握四个要点:控总量、调结构、碳市场、碳技术。

图37 碳减排的总体框架

降低CO2净排放,包括减少排放和加强吸收两种方式,由于吸收量较排放量相差一个量级,因此减少排放必定是未来工作重点。吸收CO2包括两种方式,一是生态吸收,如提高森林等碳汇,稳步推进但相较排放总量吸收规模有限;二是人工吸收,如加大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直接空气捕捉技术(DAC)技术研发应用,但相关仍处于研发初期,预计大规模应用将在2030年之后。

减少CO2排放,涉及供给侧和需求侧调整。供给侧,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发电技术带动电力系统横向扩张,压缩化石能源消费是大势所趋。长远来看,大规模发展风电、光伏需要大规模储能作为支撑,氢气有望成为重要储能介质,加之氢气作为燃料、工业原料的大量使用需求,氢气系统有望与电力系统耦合形成主辅双系统,共同组成未来能源系统的核心。需求侧,工业、建筑、交通等主要用能部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物质循环利用等方式,多措并举,实现减排。

图38 从能流图看减排逻辑

总体来看,减排举措可分为节能减排、调整能源结构、发展碳技术与碳市场。

图39 CO2减排的三条主线

(1)节能减排

工业部门:一是节能,包括开展余热余压利用、变频电机等通用设备改造等设备节能,以及基于物联网和数字化的系统节能。二是节材,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包括废旧金属(钢铁、铝等)回收利用、塑料回收利用、生物降解塑料等。2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建筑部门:一是在建设过程中,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能够实现对建材的节约利用,其次在建设过程中节能,在使用过程中增强保温、实现节能。《装配式高层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数据显示,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比传统现浇建筑减少5.86%碳排放,其中建材准备环节实现减排14%,该环节减少碳排放量占总减排量的比重达到68.7%。二是在使用过程中,加大对冷热领域改造,包括利用保温材料增强围护结构,基于热泵提高供暖制冷效率等。建筑使用过程中CO2排放占CO2排放总量的20%左右,其中一半来自于用电导致的间接排放,剩余一半来源于散烧煤、天然气等,其大部分转化为供热供暖等最终需求,该领域成为建筑使用过程中节能减排的重点。

交通部门:重在发展公共交通、共享交通、智慧交通,关注车联网等投资机会。(此处将电动汽车划分为电能替代领域,归属调整能源结构板块)

图40 节能减排重点投资领域

(2)调整能源结构

能源供给侧:压减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内部将以低排放强度能源(天然气)替代高排放强度能源(煤炭、石油),重点关注天然气逆势增长机会。发展非化石能源,风电和光伏将迎来快速发展,此外建议关注核电发展机会,基于电量平衡测算,在十四五、十五五用电量年均增长4.6%、4.0%条件下,新增煤电装机1亿千瓦,即使未来十年年均新增120GW风电、光伏装机,2030年仍存在较大电力供需缺口,或给予核电新一轮发展机会。建议关注水电、地热能、生物质能发展机会。水电方面,关注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进程;地热能方面,国内可关注地热供暖领域,全球可进一步关注地热发电;生物质能方面,除传统发电领域,可进一步关注生物燃料发展。

能源需求侧:顺应供给侧能源结构变化,需求侧将以电能替代为主线提升终端电气化率。工业领域,关注电制热方向,如提供高温热源的电弧炉,提供中低温热源的电锅炉。交通领域,电动汽车成为发展重点,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

传输配置环节:电力系统升级,适应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将配置更多灵活性资源(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火电灵活性改造等)、支撑性设备(静态无功补偿、虚拟同步机等),并加强电网数字化升级,提升调控能力。氢能系统构建,关注氢气制备、传输、消费全环节的系统性发展机会。

图41 调整能源结构重点投资领域

(3)调整能源结构

碳技术:以吸碳、固碳为主线,关注森林碳汇变现机会,以及CCS技术突破机会。

碳市场:碳市场需要建立在系统、准确的碳核算体系之上,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碳市场,可重点关注碳排放监测、碳核算培训行业机会。


图 42:发展碳技术和市场的重点投资领域

(编辑:卓代创新中心  原作者:左前明,信达证券